查看: 1741|回复: 0

观点+调查 | 理论与现实——有关视听的3个个人观点 / 赵毅

[复制链接]

358

主题

858

回帖

899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993
发表于 2020-1-25 10: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这是本人在观影、听音方面的3个感受和认识,一孔之见未知有无认同者。

一、复杂的功能设置和繁琐的操作方式,制约了视听产品的普及

从视听产品的受众面来说,主动或被动听到音乐旋律的是大众,讲究音质音效的是小众;只看影视节目情节内容的是大众,注重画质、音质的是小众。如果说听音乐多数人对音质音效还不那么在意,而在家中看电影就能有接近专业电影院的效果,则相信是很多人愿意接受的事。那么为什么家庭影院设备只存在于极少数家庭中呢(这里所指的家庭影院是能达到基本档次的,而不是VCD时代那种用来当摆设的低端套装),本人认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影院设备复杂的功能设置和繁琐的操作方式,把很多人挡在了“家庭影院拥有者”之外(对他们来说花钱投资已不是主要障碍)。寒舍常有亲友造访,其中一些访客对本人的高清大投影很有欣赏兴致,当他们看到大屏中的高清风光片或声画合一的动作大片后,不仅啧啧称羡而且跃跃欲试,于是饶有兴趣地询问视听设备组成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大有想自己置办一套的想法,但结果又都是风声大雨点小,少有真正实施的,这其中自然有触景生情激动一时但离开后就淡漠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明白这套东西怎么弄,虽对他们做较详细的讲解但听者仍一头雾水,在望而生畏中放弃了想法(个别下决心实施者,虽有技术人员上门安装、调试好,到个人使用操作时仍不得要领)。家影设备(特别是AV功放)不仅档次稍高机型功能设置较为复杂,就是低端产品也有诸多功能在其中,连经常摆弄这些东西的人设置、调试起来都要细看说明书,对其他人来说就更无从下手了(我的天龙AVR-A100功放的说明书密密麻麻的小字有126页,对非专业人员和非影音发烧友来说犹如看天书)。

2.jpg

器材的所有功能设置都是必须的吗?我认为从展现和发挥高科技产品的最大能量来说或许是必要的,但对于在某些非专业场合的实际应用则有很多都不是必须的,以我使用的AV功放简单举例:1、机身(背板、面板、内面板)各类接口百余个,面板、内面板、遥控器旋钮按键百余个,其中多数只在调试设置时用,其它键钮平时用到的也不多,也有一些根本用不到(例如在高端音视频产品上还设置色差分量甚至复合视频接口纯属多余),如果做最大化简化,可取消掉绝大多数,机身除功率输出端子必用外,信源接口只保留几组HDMI(输入输出),面板和遥控器上的键钮只保留信源选择和音量电平控制即可;2、环绕声模式(或曰DSP声场)有十几种至几十种,但本人做实际比较,看电影的最佳音效是WIDE SCREEN(宽屏幕)模式,以为可只设置这一种固定处理电路;3、由于每个家庭安装设备的三维空间不同,所以中高端机型有各声道的延时设定,但在实际聆听上,那种几毫秒的差距对非发烧友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如此这个功能可减除;4、绝大多数家庭5.1至7.1声道足够用,即使处理芯片和电影源有更多的独立声道,也可合并到5.1最多7.1当中;5、一百多页的说明书可以消减到几页就行了,等等。我以为,如果有某个厂家在现有产品之外另生产一款简约的“超级傻瓜型”AV功放(与画面、声音相关的功能和数据都设置在一个最基准的状态,简化了大部分功能设置和用料,成本售价也会降低。当然在音质画质方面的用料和设计不能降低),用户购回设备由商家安装连接好,使用时打开影音源、功放和视频显示设备,把功放音量调到一定位置,就可欣赏电影了。这样的机器谁都能用无须专业知识,在厂商必要的广告和用户口口相传之下,应该会有很好的销量。

二、CD会与数播长久共存而不会消亡

近十来年,数字(或曰数码流)音乐异军突起,数字播放器的品牌、型号越来越多,档次也从几百元、几千元到上万元甚至数万元。音源获取方式多而廉,是数字音乐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主要缘由,首先是网络下载无须付费或只付少量费用,网速越来越快决定了获取越来越容易;可网购内含各类音乐的硬盘,2-3T即相当于数千上万张CD的容量;音质则可按喜好对号入座,在无损压缩之上有高码率母带,之下有MP3等有损压缩格式;数字音乐的最大优势之一是音源软件节省空间,如上述已谈到的硬盘,还有便携式的U盘、SD卡、TF卡等,指甲盖大的一个载体,就可以让你听上十几天;还有网络在线音乐,更是“随叫随到”……由于有了这些优势,早在几年前就有人预言,数字音乐将会全面取代包括CD在内的其它音乐载体和听音方式。然而,本人近几年一直坚持认为,CD至少几十年不会被取代不会消亡,它会与数播和其它听音方式长久共存。

3.jpg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CD问世时,模拟的录音机和音乐磁带已在世上存在了近二十年,如今CD已年届不惑,而已达花甲之年的音乐磁带依然活着,虽然它无法与黑胶的音质相比,但却是很多音乐爱好者的初恋。现在是否还有产音乐磁带我无从知晓,但网售的磁带仍然大量存在,且价格不比低价位的CD便宜。音乐磁带尚且如此,科技含量更高的音乐CD当然会有更充分的理由继续自己的生命旅程。

还有两个原因决定了CD必然会有长久(甚至是永久)的生命力,一是在CD以后出现的各类光碟播放机(例如LD、VCD、DVD,SACD、BD蓝光以及衍生出的诸多光盘播放设备)无一不兼容CD;第二个更为重要的关键因素是,CD碟片的存世种类极多,绝对数量更是浩如烟海,即使从现在开始不再生产新CD唱片,现有的也可以使用几十年(何况一直在生产),我甚至无法想象也无法相信若干年后有哪一天在我们的音乐生活中会再也找寻不到CD的踪影。

三、被夸大作用的周边器材和靓声措施

音乐重放是否靓声,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首要因素应该是音源软件,即存储于各类载体中的模拟的或数字的音源。我有这样的深刻体会:一张音质上乘的发烧唱片,放在一套素质一般的设备中来播放,你仍会觉得它好听;而一张声音不好的唱片,即使放在一套顶级设备中播放,也不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同一套器材,重放音质较差的唱片,会让听者误以为是设备档次差从而对此套设备缺乏信心;而重放高音质的唱片,听者会觉得这套设备象是突然提高了档次,这时可能不理会是唱片音质在起主要作用,而是觉得这套器材很不错。

唱片的音质是出色还是一般或是很差,并不简单地取决于正版还是非正版,也不取决于唱片的售价是高还是低。本人手头就有售价比较便宜但音质非常棒的CD,也有价位较高但并不觉得靓声的CD(黑胶、磁带亦如此)。那么唱片的音质音效好不好,又主要取决于什么呢?我理解就是取决于唱片的原始制作,而在制作的若干个环节中,应该主要是录音。

对于听音,器材之间的连接是必须的,使用更讲究的线材和加入其它周边设备则是为了锦上添花有更好的音质。线材及插头的材质一般是铜、银、合金,从普通到无氧到单晶,从纯度一般到较高到很高。为了声音更好听,除使用更好的线材外,发烧友们又研究、使用了更多的靓声材料和采用了更多的靓声措施,前者包括使用电源净化器(滤波器)、防震板、防震脚钉、吸音板、扩散板、唱片消磁器、更换保险丝、更换墙插、引入高纯度粗口径墙内电源线等等,后者包括器材摆位、确认电源相位、煲机、唱片的消磁和冷冻等等。

当视听媒体介绍任何一款周边设备和任何一项靓声措施时,读者看到的往往是它们对提升音质所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事实又如何呢?我的看法是,使用任何一个有益于靓声的周边设备或采用任何一项靓声措施,声音肯定都有改变(且大多是正面的),但分三方面说,第一、改变的大小与前提情况有关,例如在周围都是工业区的听音场所使用电源净化器就有比较明显的净化效果,在三维空间都是硬墙的室内听音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吸音物体;第二、与听音者的听力有关,如果是“金耳朵”发烧友又是年轻人,听觉灵敏且要求苛刻,自然会体察入微,对每个细小的提升都会感觉明显。而像本人这样的既没有金耳朵又年近古稀听力早已下降的人,对声音的细微改变就迟钝无感了;第三,在听音系统中增加或减少某个装置,或改变了某个形态,前后的声音必然有不同,但哲学概念上的不同与人的耳感范围内的改变是两码事,曾见过某文章说有的人号称耳朵灵敏到能分辨出8N线与7N线的区别,听音室内多一个人少一个人甚至音箱上多放几张纸都能听出不同,如果说前者我根本不信,那么后者就完全是胡扯。几乎所有的器评文章都难免有强调性过于夸张,发烧友自身痴迷执著的程度越深,越是难以避免有追求极致的心理。所有这些意思是说,对于提升音质,主要的决定因素是音源、器材和声学环境,当然有条件的尽可酌情利用周边器材和某些方法去提升音质,但不可期待过高,更不可迷信,因为它们都毕竟是辅助性的。

4.jpg


小调查:
1、你认同“复杂的功能设置和繁琐的操作方式,制约了视听产品的普及”这样的说法吗?
   A、认同,太繁琐普通人玩不来
   B、不认同,视听产品本来就小众,没必要普及
   C、我有话说(请留言)

2、你认同“CD会与数播长久共存而不会消亡”的说法吗?
   A、认同
   B、不认同
   C、不好说
   D、未来这两者都会消亡(是被我的新发明打败的,哈哈哈)

3、作者认为周边器材和靓声措施的作用是被夸大的,对于这个观点,您的看法是:
   A、认同。周边器材和靓声措施只是辅助,对系统不可能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B、不认同。周边器材也是系统的一部分,对声音的影响很大,靓声措施也是必要手段。
   C、我有话说(请留言)



相关阅读

家庭影院也许Soundbar就够了
从杂志试听产品看Hi-Fi三件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