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6-10 15: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人家制造喇叭,现在自己要做音箱了,很让人期待。首先,近水楼台,可以有品质保证,并且价格优势;其次,制造喇叭的经验不可小视,这些技术经验也许是国产音箱品质突破的前提。
这对音箱来到我家,首先推动它的是我的科宝MINI GALAXY,感到声音呆板,毫无秀色,没有可喜之处。换过大机器推,K+H124,就可以接受了,有细节有线条,低频也有量了。就这样煲了两天,越来越好听,越来越可喜,就用这个大机器听了许多音乐,轻音乐、人声、钢琴,最后听交响。习惯之后也没有注意是什么音响器材在播放,在听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时突然意识到这是一对3吋小音箱,突然惊喜起来,就开始对其进行严格的试听判断。我返回科宝小机器推,效果也不输给K+H124,对它开始有信心了。
小书架音箱,定位和音场总是更容易令人满意,层次感也是。音色和音质方面是它的弱项,有强烈的高频却并不明亮,有一些可闻的细节却并不透明。但是低频出乎意外的厉害,下潜虽然不深,规模感却超过想象。有客来,我总是指着它和小科宝,示意人家这么大的音场和低频是这样的小机器发出来的,然后当然就是大家一起赞叹。
一般来说,小音箱多是强调音色和音质方面的表现力而舍弃动态和能量,这对音箱相反,动态能力很强,意图先声夺人。至于音色和音质,不与其他更好的音箱现场对比,也不会出动我们那根挑剔的神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