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谢胤杰 于 2015-12-30 17:00 编辑
6.【Victor】安川加寿子《德彪西钢琴作品全集》 2015年的尾盘,这套唱片我自己其实没有听完,期末好烦啊,没有时间听好好听唱片啊啊啊啊啊。 咳咳,转回来。对于我国乐迷来说,日本的钢琴艺术一直像是一个覆盖着迷雾的存在,不知道是太多人抱着仇日情绪,还是大多数人的钢琴艺术启蒙是来自德奥和苏联的关系,我们一直对这个邻国的钢琴艺术没有太多了解,当前最多人认识的日本钢琴家可能就是与张昊辰一同分享范·克莱本大奖的盲人钢琴家辻井伸行,如果连他也不认识的人,大概还真会以为日本的钢琴艺术一片荒芜。 实际上作为在近代最安逸、发展最为迅速的东亚国家,日本对西方文明一直是抱着“来者不拒”的态度,历史书上有写,我就不再赘述了。这种开放的文化政策是否对日本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这个压下不表,但是在它的影响下,日本的严肃音乐领域产生了令人惊讶的飞跃,不但出现了一系列出众的音乐家和音乐团体,录音工业也走在前列。 就钢琴而言,战前日本的钢琴艺术可谓是纳百家之长,博各门之彩,三位分别来自德、法、俄的钢琴家成为了日本钢琴艺术历史的开山鼻祖,他们分别是Leonid Kreutzer、Lazaros Levy以及Leo Sirota。日本学生们的学习轨迹,在初时都是远渡重洋到法兰西,接受Lazaros Levy这位当时技巧巨匠的教导。而随着Leo Sirota定居日本并促成本土钢琴教育的系统化和钢琴使用的成熟化(Sirota那是真是Yamaha的代言人),日本的钢琴学子们不必再跨越半个地球。 但是Levy的教育成果和脉络并没有因为Sirota而失色,反而在日本钢琴艺术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可以不夸张地说,日本钢琴艺术的黄金一代,很大程度归功于Levy派,当时那一辈中两位最著名的女钢琴家安川加寿子、原智惠子,都出于这一派。安川加寿子在1934年入巴黎高音师从Lazare Levy,获一奖毕业后,由于战争原因回国从事教学,培育了日本战后最出色的钢琴家——田中希代子,也是田中与园田等人得以赴巴黎留学的引介者。因为安川加寿子在钢琴教育上的重大贡献,她也被尊称为日本钢琴的“大御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