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开启辅助访问
新浪微博
微信公众号
淘宝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首页
Portal
资讯
News
视听艺术
Arts
品味生活
Life
专题
Collections
视频专区
论坛
BBS
杂志预览
Magazines
登录
立即注册
腾讯QQ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业界新闻
活动资讯
新品介绍
人物访谈
视听器材
音乐唱片
私人影院
视听周边
视听观点
HiFi人生
数码生活
声影生活
车之韵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退出
视听空间
»
论坛
›
视听空间
›
音乐唱片及电影
›
时尚人的黑胶故事
返回列表
查看:
3119
|
回复:
1
时尚人的黑胶故事
[复制链接]
moyo仔
moyo仔
当前离线
积分
3013
110
主题
684
回帖
3013
积分
精灵王
【吃】
精灵王, 积分 30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87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0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87 积分
积分
3013
发消息
发表于 2015-12-9 10: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当代时尚人《芭莎男士》主编郝宁先生,也十分喜爱收集黑胶唱片,而他却坦率说自己并不是发烧友?我们来看看他的自述。
在任何时候,只要提起黑胶唱片,我心里总会想起20 多年前逛音像店的那段时光。那时我上小学六年级,周末最大的爱好,就是去天津和平路上的一串图书音像店里,看又到了哪些新货。那是CD 还没有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时代,是中文流行音乐最后的黄金时代,也是所谓乐评人最为风光的年月。在他们口中,有一个词儿对我充满了诱惑,这个词儿叫做“大碟”。比起可以装在口袋里的磁带,被称为“大碟”的黑胶唱片才是最有范儿的音乐载体——从封面设计到唱针划痕,无一不是有范儿的印证。但很可惜,那时候我没有唱机,也不曾拥有过一张黑胶唱片。
《芭莎男士》主编 郝宁
后来,音乐工业迅速进入到了CD 时代,仿佛一夜之间,黑胶从所有音像店消失,只在二手电器商城的某个角落还能得一见。不过,当大家都忙着在打口带、打口CD 中寻找尖货的时候,我依然对黑胶唱片念念不忘。我总觉得,有些音乐、特别是上世纪70、80 年代以及90 年代早期的音乐,都应该听听黑胶版本,因为那是这些音符诞生在这个世界时的样子。所以大概8、9 年前,我开始搜集黑胶唱片。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就在包括MP3 在内的数码音乐几乎摧毁了整个唱片业的时候,黑胶唱片却意外地起死回生了,销量在跌到谷底之后开始缓慢地回升,一些音乐厂牌不仅复刻了经典的黑胶唱片,而且还为一些新乐队的新作推出了黑胶版本(附赠免费下载的MP3)。虽然黑胶唱片永远也不可能回到30、40 年前的鼎盛时代,但是它也以永远不死的精气神儿,成为一小撮人的最爱。
坦率说,对于很多人所说的黑胶唱片“音色温暖”之类的听觉感受,我并不是很在意——我完全不是发烧友;而且大部分我买的黑胶唱片,都另有CD 版本,所以音乐也不是最重要。那么啥是最重要的呢?我必须得说,黑胶带给我最重要的感受是“记忆”,那是童年的回忆,也是对少年时代想要却不可得的东西,永远抱有的渴望。这就是我收集黑胶的最大理由。
一切与记忆有关——《天若有情》电影原声大碟
《天若有情》电影原声大碟
这是陈木胜导演1990 年的电影作品,刘德华主演——从此华少成了港片的经典人物。这张电影原声唱片包括四首歌曲:其中三首插曲出自年轻的Beyond, 首首精彩,特别是“灰色轨迹”。主题曲的作者是当时刚刚来到香港、成立了“音乐工厂”唱片公司的罗大佑。这首歌名为“天若有情”,由音乐工厂旗下的女歌手袁凤英演唱。普通话版即后来被用作“雪山飞狐”的片尾曲的“追梦人”,高胜美主唱。开头第一句就是“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绝对文艺凄美,让人不得不为罗大佑老师点个赞。
这张唱片是一个好朋友送我的生日礼物。几年前有机会见到刘德华,特别拿出唱片请他签名。刘老师一片赞叹:哇,这张唱片都有!一边抱怨——这应该是Beyond 签啊,根本没我的歌!
纪念第一张英文专辑——Michael Jackson 《BAD》
Michael Jackson 《BAD》
1989 年的一天,我看完《音像世界》杂志里介绍Michael Jackson 的文章之后,立刻跑去音像店买他的磁带。当售货员同时拿来《Thriller》和《Bad》之后,我看着封面问道:您确定这是一个人?最后我买了《Bad》,这是我买的第一盒英文专辑。10 多年之后,我在悉尼的一家二手唱片店看到了这张黑胶唱片。1987 年发行的英国版。
我们所经历的两个音乐时刻——Nirvana《Unplugged in New York》+ Blur《The great escape》
Blur《The great escape》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赶上了摇滚音乐在同一时刻的两股大潮。这两股潮流分别发源于美国和英国,在1993 年前后达到了高潮:这就是以Nirvana 为代表的Grunge 音乐,以及以Blur、Oasis、Suede 为代表的Brit-pop。
Nirvana《Unplugged in New York》
对于中国乐迷来说, Nirvana 流传最广、也最为大家接受的,就是这张在MTV 电视台不插电表演的实况录音,正是这张唱片带动了“不插电”在全球的流行。据说这场黑胶也是被复刻最多的唱片。而Blur 乐队是我的最爱,1992 年当Nirvana 横扫英国的时候,正是Blur 的主唱Damon 说出了“Iam getting rid of grunge”的口号,并和一众英国乐队开启了Brit-pop 的时代。这张唱片是他们的第四张专辑,而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买到Blur 巅峰之作《Parklife》的黑胶版本。
吃饱
喝足
自己爽
回复
举报
匿名
113.89.36.x
匿名
发表于 2015-12-10 11:15:48
非常不错……
回复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新人进步奖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