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开启辅助访问
新浪微博
微信公众号
淘宝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首页
Portal
资讯
News
视听艺术
Arts
品味生活
Life
专题
Collections
视频专区
论坛
BBS
杂志预览
Magazines
登录
立即注册
腾讯QQ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业界新闻
活动资讯
新品介绍
人物访谈
视听器材
音乐唱片
私人影院
视听周边
视听观点
HiFi人生
数码生活
声影生活
车之韵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退出
视听空间
»
论坛
›
视听空间
›
音乐唱片及电影
›
法国爵士钢琴手Franck Avitabile
返回列表
查看:
3645
|
回复:
0
法国爵士钢琴手Franck Avitabile
[复制链接]
ywen
ywen
当前离线
积分
8261
345
主题
857
回帖
826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26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5-10-16 16: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前阵子心血来潮,与一位乐友去台北火车站附近的唱片行「巡田水」。就像所有贩卖实体专辑的商店,这家唱片行摆在架上的爵士CD并不多,倒是因应韩流偶像热潮,设了一个专区贩卖俊男歌手周边商品的专区,海报、文具等纪念品,应有尽有,音乐专辑反而看不到。相较于实体商店的冷清,在线音乐品牌倒是热闹十分、竞争激烈。就在笔者撰写此文的时候,欧洲串流音乐服务商Spotify才刚召开记者会,宣布正式进军台湾市场,并提供消费者免费试用。其实,台湾既有的在线音乐品牌相当多:耕耘已久的本土品牌KKBOX、远传及台湾大哥大的Omusic、myMusic、以及去年加入战局的美国苹果公司iTUNES,都拥有一定的消费族群。如今加上Spotify这个「大腕」玩家,显然厂商们相当看好在线音乐付费下载的商机。
对于喜爱音乐的人而言,目前可供选择的产品,似乎是越来越多了。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与稳定的网络服务,听遍全世界各厂牌发行的音乐,表面上看来,并非难事。不过,就在在线音乐服务竞争渐趋白热化之际,有些优质的爵士厂牌,特别是欧洲独立厂牌,却也因为实体专辑的市场过于冷清,悄悄地结束代理,退出了台湾市场。更多在线音乐服务的加入,固然为本地乐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实体专辑的市场生存空间也就更为严峻,从音响以及创作人的角度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笔者的看法是,在线下载与实体专辑,各有其好处,彼此若能截长补短,撑起一个健康的聆听环境,听众付出合理的代价、创作人获得理想的收益,音响厂商更积极地研发、强化串流音乐的音质表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以这几年崛起的黑胶复兴运动为例,年轻乐迷开始对聆听LP产生兴趣,厂商也开始贩卖平价的LP Player,模拟与数字音乐,就像青菜萝卜,消费者可以各选所爱。
遗憾的是,音乐下载风潮看似沸腾,却似乎未能实时回馈到走小众路线的创作艺人,这几年爵士乐手的创作空间一再限缩,大厂牌几乎已经不发行「纯粹」的爵士乐,而独立厂牌千辛万苦制作的专辑,部分作品还来不及得到应有的评价,就有可能在快餐文化之下,失去被仔细聆赏、讨论的机会。曲量丰富的Spotify尚未进入台湾之前,法国钢琴手Franck Avitabile在Dreyfus发行的几张实体专辑从市场消失,即为其中的例子。
Franck Avitabile是九○年代中期走红一时的钢琴手Michel Petrucciani的传人。说他是传人,并不是说两人风格一样,而是两人都曾一前一后,在Dreyfus发行作品,而Michel Petrucciani更罕见地为Franck Avitabile在Dreyfus发行的首张专辑担任制作人。虽然知名度远不如Michel Petrucciani,其境遇也远不如他的前辈那般戏剧化(Michel Petrucciani生下来就罹患了成骨不全症,也就是俗称的「玻璃娃娃」),但Franck Avitabile始终以细腻优美的演奏活跃于法国爵士乐坛。在Michel Petrucciani英年早逝之后,Franck Avitabile顺理成章地成为Dreyfus厂牌最重要的爵士钢琴家之一。
Franck Avitabile出生于法国里昂,他的外公来自捷克,以政治难民的身份居留法国,祖父则是意大利人,可说是来自一个多元种族的家庭。五岁时,Franck Avitabile就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分;在电视上听到什么音乐,他就可以用玩具钢琴弹出正确的旋律,因而被视为音乐神童。Franck Avitabile后来进入音乐学校,接受严格的古典训练。念中学时,Franck Avitabile随家人搬到里昂的圣保罗广场附近,楼下刚好是一名钢琴家经营的爵士乐俱乐部,让这位年轻的音乐学校学生对爵士乐产生好奇心。
中学时期的Franck Avitabile广泛地接触爵士乐,影响他最深的是七○年代以降最重要的两位美国钢琴家:Chick Corea、Keith Jarrett。他们变化多端,冶古典、现代、摇滚与即兴于一炉的风格,深深吸引了这位野心勃勃的年轻钢琴家。Franck Avitabile认为,继续走学院派的古典音乐路线,会限制他对于建立个人风格的追求,于是他开始找老师学习即兴演奏。
从音乐学校毕业后,Franck Avitabile的人生转了一个奇妙的弯,他进入里昂高等师范学院攻读数学研究所,并在暑假时获得了一个到纽约市立大学实习的机会。到纽约之后,除了向他仰慕的钢琴家Fred Hersch拜师学习之外,Franck Avitabile更跑到爵士俱乐部如Small’s Blue Note毛遂自荐,在那边快活地与其他纽约乐手一起演奏,在切磋琢磨的过程中,进一步开拓爵士即兴的视野。那一年Franck Avitabile二十二岁。
回国后,Franck Avitabile积极地参与各式各样的爵士钢琴比赛,获奖无数,也积极参与爵士乐的大师班研习,就在美国鼓手Roy Hayes的大师班里,他认识低音贝斯手Louis Petrucciani,并透过Louis认识了他的兄弟Michel Petrucciani。拜当时声势如日中天的Michel Petrucciani之赐,由他向唱片公司推荐,并应允担任制作人,Franck Avitabile才有机会在Dreyfus发行一系列的作品至今。
以下依照发行年份,介绍Franck Avitabile在法国厂牌Dreyfus发行的六张专辑。
In Tradition(1998)
一九九八年的Martial Solal钢琴大赛非常有意思,因为前三名后来都变成了知名的爵士艺人,分别为:得到冠军的Antonio Faraò(来自意大利,以前本专栏曾以「大器晚成的音乐神童:谈意大利爵士钢琴家Antonio Faraò一文介绍过)、本文介绍的Franck Avitabile(来自法国)、以及第三名的Peter Beets(来自荷兰)。参加比赛本来就是现在的年轻艺人拓展知名度最好的方法,再加上Franck Avitabile是法国人,有Martial Solal大赛亚军光环的加持,让他可以更轻易获得法国厂牌的支持,初试啼声。
如前所述,In Tradition系由Michel Petrucciani担任制作人,它是一张三重奏的作品,助阵的乐手包含了Michel Petrucciani的哥哥Louis Petrucciani、Riccardo Del Fra(低音贝斯)、Luigi Bonafede(鼓)。In Tradition是一张向Bud Powell致敬的专辑,三分之二的曲子都是这位伟大的美国爵士钢琴家的创作。咆勃乐全盛时期的Bud Powell,以细腻、高超的演奏驰名,是影响Franck Avitabile风格最深的钢琴家之一。从美国回来之后,二十岁出头的Franck Avitabile就曾录过向Bud Powell致敬的专辑,不过当时只烧了五十张光盘,称不上是正式发行之作。如今有爵士专业厂牌Dreyfus的奥援,一流的录音再加上卓越的伴奏乐手,让Franck Avitabile的首张作品有非常亮眼的表现。这组三重奏除了如实表现咆勃时代钢琴演奏的热力之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Franck Avitabile纯熟老练的演奏,以即兴乐句搭配摇曳的节奏,听来特别过瘾,是一张畅快洗炼的佳作。
Right Time(2000)
Franck Avitabile以In Tradition证明,即使是欧洲乐手也可以弹非常地道而精彩的美式咆勃曲。In Tradition问世之后,法国的爵士乐评赞誉有加,因而催生了第二张专辑Right Time问世。Right Time的特色是什么呢?首先是伴奏阵容变得更豪华了!低音贝斯手是来自丹麦的NHOP,他是每位重量级的美国乐手欧洲巡回之旅时,一定会点名,希望可以在演出时协力的乐手,鼓手则是意大利最好的鼓手之一Roberto Gatto,在VVJ、Cam Jazz都曾发行过评价很高的专辑。有了这两位乐手助阵,Right Time的即兴空间更有弹性,音乐色彩也就更为缤纷。
Michel Petrucciani作品熟悉的乐迷,或许也会发现,Franck Avitabile在Right Time里某些曲子的旋律,例如第一轨的「Miss Laurence」,走浪漫主义路线,重视即兴旋律的高低起伏,彷佛说故事般,听起来和Michel Petrucciani的演奏风格有点相似。而第二首曲子「In Your Own Sweet Way」(原作为Dave Brubeck)也是Michel Petrucciani擅长演奏的名曲。笔者的推测是,担任In Tradition的制作工作不久后,Michel Petrucciani因病过世,所以Franck Avitabile藉由发行第二张专辑的机会纪念Michel Petrucciani。事实上,在那之后的演奏会里,Franck Avitabile至少都会弹一两首Michel Petrucciani的名曲,来向这位「钢琴小巨人」前辈致敬。
这张专辑里收录的曲子大多为Franck Avitabile本人的创作,透过两位资深乐手的老练伴奏,每首曲子听起来都非常地鲜活生动,很有画面感。读者家里若有一台不错的音响,相信一定可以表现出强韧的低音贝斯Q度,以及开阔灵活的鼓韵回荡于聆听空间。如果说前一张专辑In Tradition是Franck Avitabile演奏生涯必经的「拟古」功课,那么本作则跳脱了Bud Powell的影响,透过三人的巧妙互动,神采奕奕的旋律让爵士乐「活」在当下!即使是演奏标准曲,例如第六轨的「Con Alma」,Franck Avitabile的诠释也是完全不落俗套,钢琴旋律里听得出Michel Petrucciani浪漫主义的影响。
Bemsha Swing(2002)
专辑同名曲「Bemsha Swing」是钢琴怪杰Thelonious Monk的名作,看到这样的专辑名,我们很自然地会认为这是Franck Avitabile另一张咆勃风格的作品。事实上,Bemsha Swing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除了演奏咆勃时代的名曲之外,Franck Avitabile在这张作品中发挥了他高超的重配和声(re-harmonization)功力,让乐迷原本再也熟悉不过的标准曲,听起来像是全新的创作般。
其实,在上一张专辑里,Franck Avitabile就已经发挥了重配和声的功力,例如小号手Dizzy Gillespie的「Con Alma」,只是因为大部分的曲子由他个人原创,听众的感受或许还不深刻。Bemsha Swing收录的标准曲略有增加,在Franck Avitabile巧手诠释之下,「Body and Soul」、「Bye Bye Blackbird」、「Prelude to A Kiss」跳脱原有的旋律窠臼,被这位才华洋溢的年轻钢琴手赋予了不凡的创意。整体而言,Franck Avitabile以Bemsha Swing向世人证明他不但持续进步,而且其钢琴演奏洋溢着年轻乐手的热情活力,搭配别出心裁的旋律色彩,作为法国的爵士名家,这位年轻的钢琴家以Bemsha Swing证明了他一流的实力。
Just Play(2005)
出道十年之后,Franck Avitabile发行了Just Play这张钢琴独奏专辑。虽然国内曾代理引进过,但令人讶异的是,这么好的作品却完全见不到任何中文讨论(更别说是有深度的乐评了)!对台湾爵士乐迷而言,除非耐心地到代理商那边去找片子、或是以网购的方式自力救济,努力开拓自己对欧洲艺人的视野,否则法国钢琴手的认识,可能还是停留在已经过世的Michel Petrucciani或是Franck Avitabile在Dreyfus的前三张作品。事实上,透过Just Play这张专辑的发行,Franck Avitabile向世人证明,没有其他乐手的助阵,单靠「乐器之王」:钢琴,他也可以演奏格局恢弘的江河之作。
法国乐评人提到Franck Avitabile的演奏风格,很喜欢拿印象派的拉威尔或德布西来做评论的参考点。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简化的观点,因为所有的欧洲爵士钢琴家当然都受到古典音乐的影响。这些乐评人没有提到的是,Franck Avitabile在成长的过程中,七○~八○年代走红于欧洲的美国钢琴家对他独奏概念形成的影响。其中影响最深的,自然是国际知名的钢琴独奏之王:Keith Jarrett。那种对演奏气氛、琴音共鸣、以旋律编织故事的功力,Franck Avitabile都掌握得恰到好处。而他琴音里的诗情画意、美不胜收,与Michel Petrucciani也有几分相似。Just Play绝对是那一年发行的新专辑里,最感动人心的钢琴独奏作品,也是Franck Avitabile作品中的里程碑。遗憾的是,彼时萧条低迷的唱片市场,完全埋没了这张珠玉之盘!
Short Stories(2006)
前一年发行的Just Play获得佳评如潮,催生了第二张钢琴独奏专辑的诞生。Just Play虽然收录了十四首曲子,但整体演奏彷佛是意识流写作般,一气呵成,曲子与曲子之间的音乐概念是相连的。这一张专辑名为Short Stories(短篇故事),曲子之间是独立的,Franck Avitabile以更偏向古典钢琴的技法,更细腻的情绪来演奏每一首短曲,述说每一段情节殊异的故事,所以演奏情绪的转换也就更为戏剧化。简单地来说,虽然都是钢琴独奏专辑,但Just Play是不拘细节的长篇小说,Short Stories则是构思严谨的短篇故事合集。Franck Avitabile以相似的素材但不同的手法来演奏钢琴,呈现的音乐面貌大异其趣,各有千秋。
乐迷会偏爱恣意挥洒的江河之作Just Play,还是「魔鬼藏在细节里」的Short Stories呢?个人以为,Franck Avitabile透过Just Play表现了他年少时那些伟大的即兴能手对他的影响,Short Stories取材的范围更广,Franck Avitabile像一本活字典一样,以短例的形式说书,彰显的是近代欧洲丰富多元的音乐面貌。
Paris Sketches(2009)
Franck Avitabile之所以会录制这张作品,肇因于二○○四年,他曾经顶替吉他手Dominic Miller,替摇滚歌手Sting的巡欧之旅伴奏。在Sting的乐团里他认识了电贝斯手Pino Palladino与鼓手Manu Katché。因为喜欢三人一起演奏的感觉,在唱片厂牌的支持下,发行了Paris Sketches这张别有风味的专辑。为什么说它别有风味呢?Franck Avitabile之前的三重奏作品都采用原音贝斯伴奏,这张作品则采用了电贝斯,让音乐更有Q劲,再加上活泼的鼓群伴奏,衬托出热闹的流行节奏感,听起来非常的可亲,是入门级乐迷会喜欢的专辑。
谈到这张专辑的伴奏鼓手Manu Katché,台湾的乐迷应不陌生。他也是法国乐手,曾为美国歌手Peter Gabriel作品So跨刀,后来也曾为Sting效率,活跃于流行乐界。不过,拥有惊人天分的Manu Katché,也是一个即兴高手,这几年来在欧洲最大的爵士独立厂牌ECM的支持下,陆续发行了Neighbourhood、Playground、Third Round等专辑,其中Neighbourhood发行之时,由于该张作品有许多ECM重量级乐手,如Jan Garbarek(萨克斯风)、Tomasz Stanko(小号)与年轻新秀Marcin Wasilewski(钢琴)的参与,让领衔的Manu Katché一度成为爵士乐杂志的话题人物。
Paris Sketches因为有Manu Katché以及Pino Palladino的参与,透过两人热力四射、洋溢着灵活律动感的伴奏,呈现了与Franck Avitabile之前的三重奏专辑不同的面貌,是一张韵味满分的作品。
读完以上六张专辑的介绍,相信读者对于Franck Avitabile也有一定的了解了。虽然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这位法国钢琴手的实体CD,但好消息是,曲量丰富的Spotify已经进军台湾,本文所介绍的Franck Avitabile作品,Spotify全部都已经上架,甚至可以供消费者免费试听。对喜爱音乐的论坛读者而言,接下来的课题,也许就是如何改善现有的计算机聆听质量。而笔者也希望串流服务业者再接再厉,广纳各式各样的音乐,让本专栏的内容不至于曲高和寡,毕竟爵士乐手不断地在追求进步,台湾的爱乐人理应有权利接触更实时、多元而广泛的美好乐音!
转载自博客
JAZZFUN
法国
,
钢琴
,
JAZZ
,
Franck Avitabile
相关帖子
•
回响 —— 德慕斯独奏会的心灵之旅
•
音乐也卖萌!夜喵馆Mewsic Lounge
•
波兰爵士揭密:介绍钢琴怪杰Leszek Możdżer
•
很好听的专辑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