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盼中秋,就为了吃到妈子炒的田螺。
提前三天买好,放锅里每天换水养着,到15那天,晚饭后就开始拿把钳子夹尾巴。到9点左右,就开始起锅。佐料有紫苏,薄荷,蒜,辣椒酱等,大火炒!为了味道渗进去,中间会放水煮一下,等水煮成汁,香气溢满整间屋,就可以上桌了。
来不及欣赏其色,赞叹其香,行动最实际!抓起一只田螺,三只手指捻着,摆到唇边,舌头轻轻一点,再猛的一吸,“倏”的一声,田螺肉已然到了嗓子眼; 伴着佐料的粘稠的汁液再从嗓子眼回流到舌底、舌尖、舌的周遭,把口腔里每个能感受美味的细胞都满足一遍,再吞下去。手中已经有第二颗田螺了——用牙签等工具挑着肉吃的,哪里有这般畅快淋漓的享受呢?
一个人吃田螺,只是单一的“倏”; 若是遇上几个“好手”,“倏倏”不停,这种带着竞争的激励,能将潜能几倍放大,几斤田螺吃完,吐纳功夫必定能上一个台阶。就好像跟着林语堂笔下的少奶奶们啃一轮瓜子儿,牙齿也会伶俐不少一样。
可惜妈子嫌麻烦,只有应节才肯做这道菜。我也只好祈求月亮,年年都能吃到她炒的田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