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97|回复: 0

俄罗斯及北欧艺术之旅(中)

[复制链接]

238

主题

161

回帖

2183

积分

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183
发表于 2014-6-3 11: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文 / 张维国

由圣彼得堡夜乘玛丽娅号游船来到了千湖之国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赫尔辛基大教堂是赫尔辛基的象征,位于议会广场。它是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是一座路德派教堂,1852年建成,结构优美,气宇非凡,堪称芬兰建筑艺术的精华。议会广场不仅是市民的活动中心,也是欣赏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最佳地,被认为芬兰的重要地标。站在广场上,可以看到建筑大师恩格尔的三件杰作:大教堂、政府大楼和赫尔辛基大学。在悠长的夏日,广场经常是露天音乐会和其它表演场地。

广场中心矗立着塑于1894年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铜像,以纪念他给予芬兰充分自治,可见自由在欧洲人心目中的位置。

1.jpg

西贝柳斯公园是赫尔辛基的游览重点,设有两个多小时,正合吾意。临行前听了西贝柳斯的几部重要作品,作为进一步了解作曲家的预习,公园内建有一个实体大小由600根钢管组成的管风琴抽象雕塑,旁边则是西贝柳斯的头像雕塑。这两座雕塑是芬兰著名女雕塑家艾拉·希尔图宁花费6年时间创作的。

对于这两座雕塑音乐迷自然是喜出望外,左右拍,前后摄,大景、特写无所不包。公园绿树成林,青翠欲滴。在秋千上疯玩的儿童引起了摄影者的极大兴趣,他们踏登的高度几乎与秋千的横梁同高,令我们这些大人也感到羞愧。在这个极其富裕而自由的国度里,他们是真正幸福的儿童。

2.jpg

交响诗《芬兰颂》尽管是西贝柳斯最为通俗的作品,但它的历史价值在于与异国沙皇统治的抗争,苦难的动机,沉郁而迟缓,铜管乐奏出号召斗争的动机,进行曲般充满必胜信心的动机,德国音乐评论家腾岑贝格尔称为“庆典动机”。最后的颂歌主题点明了作品的标题,有人称《芬兰颂》是芬兰的第二国歌,不无道理。

西贝柳斯是芬兰民族乐派的奠基者。他的作品主题鲜明,其中宽广的咏唱常有颂歌气氛。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优秀作品,比如小提琴协奏曲、交响曲等。由于他的杰出贡献,许多街道和公园以他的名字命名,就连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也改名为西贝柳斯音乐学院。自1950年作曲家85岁诞辰起,每年6月举行“西贝柳斯音乐周”。

3.jpg

为了表彰西贝柳斯的成就,减少教学负担以便有更多的创作时间,早在《芬兰颂》出世前他31岁时,芬兰皇家议会决定给他3000芬兰马克年俸直至他去世为止。

尽管西贝柳斯是著名作曲家享年最高的人(91岁),但60岁后没有写过一个音符。也许他精疲力尽了,也许他不愿意和同时代人的20世纪无调性音乐竞争,也可能他更热衷于其它事情。

西贝柳斯不喜欢钢琴,他曾说:“我讨厌钢琴,它是一种不能令人满意,忘恩负义的乐器,只有作曲家肖邦成功地为它写过曲子,另外只有德彪西和舒曼对它有过密切了解。”几百年的音乐史显示,几乎所有著名作曲家都会弹钢琴,不会弹者可能只有柏辽兹等一两个人。

4.jpg

我们不知道西贝柳斯为什么讨厌钢琴,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他不会弹,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弹钢琴实在是太难:两个脑袋分别指挥两只手,眼睛还要盯着两行线谱,而每行多是多音符的和声,同进脚还要作适当的配合,动脑动手动脚动眼睛,还要用耳朵辨别弹得对不对,实在是太难了。

既然西贝柳斯讨厌钢琴,为什么在他死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园里他的雕像旁边要造一架管风琴模型呢?也许是对他善意的批评,总不会是恶意的讥讽吧!或者是管风琴比钢琴更伟大?

西贝柳斯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虽然比不上四大小提琴协奏那么有名(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柴科夫斯基四人各有一首),但是除这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外,也许有很多人会想到西贝柳斯和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听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你也许会听到北欧黑暗中芬兰安静的忧郁,大海盲目地涌向海岸,人的生命像花朵般短暂而不稳定地随着旋律而开放。它是浪漫的、优雅的、充满感伤的,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生命如花般旋开旋谢。喜欢小提琴的人听后会痴迷的。

5.jpg

优先聆听西贝柳斯的作品如下:
交响曲第一号、第二号,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交响诗芬兰颂、图内拉的天鹅,d小调弦乐四奏等。

奥林匹克公园是为纪念第15届(1952年)奥运会在赫尔辛基举办而建的。可容纳7万名观众的圆形建筑物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外形朴素雅致,美观大方,是芬兰最大的现代化运动场。

奥林匹克公园南侧有芬兰长跑运动员帕沃鲁米的雕像。他是获得奥运金牌最多的男运动员(1920~1928年第7~9届奥运会15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的共9枚金牌),另一位乌克兰体操运动员拉瑞萨·拉提尼娜在1956~1964年三届奥运会上获得9金、5银、4铜共18枚奖牌,为奖牌数之最。

6.jpg

又是夜乘游轮,来到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这里最值得看的是市政厅,它位于首都中心的梅拉伦湖畔,是斯德哥尔摩的形象和代表。市政厅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市政府办公地,而其特殊意义是诺贝尔奖颁发场所。诺贝尔的6项奖励的5项在这里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评选,在奥斯陆颁奖。虽然有几个华人(外藉,至少是在国外受教育和进行科研)获得过诺贝尔奖,但至今尚无一大陆学者获此殊荣。按照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和国人的处境,保守的估计,也许二三十年内中国人难获诺贝尔奖,科学是需要有献身精神的,假大空和急功近利是无济于事的。

到达瑞典是6月6日,恰是瑞典国庆日,我们在市政厅门前观看了简短的升旗仪式,一个二三十人的管乐队,百八十人的观众,市长简短的讲话,几十分钟就结束了升旗仪式。让中国人感觉不到是“盛大的节日”,街市上与往常一样,丝毫无节日气氛。让我想起了以往看到的一则报道:瑞典首相骑自行车上下班,与妻同去市场买菜,家中未雇用厨师、保姆,既无生活秘书,也无警卫员,与百姓毫无区别,毫无特权。首相行好,不怕受害;百姓拥戴,不会行凶。真乃和谐社会也。(未完待续)

(2013.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