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13 10: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具有着浓郁的本土风情,饱含着对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一片土地深深依恋的感情,是这台音乐会给人最强烈和最直接的感受。从曲目上看,体现出乐团饱含浓郁的澳门情结。无论是应邀写作的《澳门印象》,还是《氹仔、澳门》、《葡国情思》、《澳门狂想曲》都满载着万缕情思,绵绵思念。乐曲的表现手法既沿用了葡萄牙本土的乐器,也选用了内地的民歌素材,还揉进了广东音乐的特点,既富有葡国情调,又具有民族特色,丰富而又饱满。乐曲时而激昂大气,时而风情万种;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诗情画意,一曲下来给人无限遐想。《澳门印象》是赵季平老师应澳门特别行政区xx文化局委约而作的。听赵季平老师写得最多的是西北风类型的音乐和电影音乐,似乎未曾听过他写作澳门一方的民乐。此曲目作为音乐会的开场曲,先声夺人地撩起了观众期待的胃口。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结构,在不同的音乐主题对比下,展示了回归祖国后的澳门气象更新,流光异彩,一派繁荣景象。
除了极尽张扬澳门情怀,保留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外,多民族、多风情、多色彩、多元化的原创曲目,不仅仅是澳门中乐团走出去、融进市场、走进观众的明智之举,更是新时期下致力民族交响乐化的积极尝试。像何训田的《达勃河随想曲》和吴华的《茶马古道行》,都是非澳门题材的曲目。前者运用中国南部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以精致的构思和配器,展示出一幅色彩绚烂的风景画;后者演绎了远古商人行走大漠中的荒寂、艰辛以及豪情壮志,吟诵了一首如边塞诗般苍凉而又悲壮的颂歌。压轴之作的《龙舞》更是拿手好戏,充分显示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层次感,着重突出了在多声部上不同层次的多调和性和多节奏的结合,尤其是打击乐器中丰富的变化,描绘了盛世节日中的喜庆气氛。只见舞台后排的几个鼓手,轮番地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抡响了阵阵大大小小的鼓点,或重重连击,或脆脆敲打,或频频雷动,将打击乐的百般样式发挥得淋漓精致,很是畅快过瘾,造就了音乐会浓烈、激越的高潮气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