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届青歌赛开始,又可以看着唱歌比赛享受一个喜闻乐见又难得一见的素质教育大课。在那每一首歌短短的打分间隙,“综合素质”(叫基本常识可能更贴切)考核带出了一些的尴尬和太多的深思:
唱歌剧的选手对《阿依达》内里的弦律茫然不知;民歌组的选手对《黄河大合唱》里的选段找不着北;一段《蓝色多瑙河》经典在两遍听唱后再视谱演唱依然不知所唱;……
连这些都不会,这对于我们玩音响的许多朋友,可能会成为笑话。
于是我在想,如果这些朋友家里有一套音响,时常在播放他所练的曲种或是他应该熟悉的音乐;如果这些选手有一个玩音响听音乐的父亲;如果这些选手真正喜欢音乐;……
那结果一定会截然不同。有诗为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评委点评时不时珠玉飞溅。如有段音质说:合唱的男低音、中音应如大地般宽厚,男高音如流水于大地之上,女中音如空气般纯净,女高音如阳光灿烂。如有一幅欧洲地图:在瑞士每八个人就有一个是达到专业合唱队员水平;在挪威部长级人员招聘,有合唱资历者会获得加分;在瑞典还有部长合唱团、小区合唱团,合唱带来和谐,小区和谐达致国家和谐;在德国有一万多个合唱团。
还有什么能比合唱更能够体现社会的团结与融洽!
看着听着,我找到了更准确的音质标准,我坚定了音响的目标,更坚信音响和音乐的魅力!
摘自张戈的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