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3-15 16: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86年春天,作为音像制品编辑、制作、出版发行的我担纲了由中国唱片总公司暨京、沪、穗三大公司联合在云南昆明举办首届《春之声》音乐会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
当时是——大腕艺人星光秀,音像峥嵘闹春秋。电声鼓乐震天响,多重风格竟风流。浪得姿肆,炫得潇洒!
时代风尚让我感受到:清音袅袅撩人醉,热歌辣舞风潮起,玉指冰肌霓裳艳,呢喃娇媚舞翩跹的新空气;心中无限感慨“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一朝风月,换了人间。
那是个令人癫狂的时代!但却少了春花秋月、闲时恬淡的心情, 领略不到杨柳岸边、晓风残月的风情,更难觅大江东去、千古风流的豪迈!
沉淀于我生存精神中的巍峨大山、长河落日,你在哪里?
1988年春分,在我心中徘徊多年的希冀,在民进中央音像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一部由我主持编辑,汇集云南民歌、小调代表作品的声乐集锦《风歌情谣》驰入轨道。
文案编辑中,一首反映云南大山砍柴、赶马生活写照的歌曲《赶马调》列为首选。
在此歌演唱候选人中,总政青年歌手阎维文(1988年央视全国第三届青歌赛民族唱法专业组金奖获得者)是我心目中能担此重任的唯一。
音乐编配一选,首肯我的发小(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作曲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小提琴协奏曲《刘三姐》曲作者)罗新民先生担纲。
录音师非中国音协主席李焕之先生的公子,中国唱片总公司(能熟识音乐配器总谱《五线谱》)的首席录音师李大康先生莫属。
进棚录音前,我以编辑的身份拜见了《赶马调》曲作者,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高粱,在我说明来意后,高老朗声却又和蔼地说到:“稿酬的事,我个人就不要啦!你能组织出版反映《云南风情》歌曲的音像制品,还选了我的调调,我非常高兴!但有一点要注意,编配中不要用电声,它给人感觉乱的很,它不能将民族情感表达出彩。”
“小崔,要记得录制出版后,送一盘磁带给我哦。”
告别高老返途中,我心情格外沉重,在物欲横流张扬浅薄、炫耀低俗自诩猥贱的潮流中,连傻子见钱都不傻,哪能找到不要酬劳的事与人?当下,是一个没有空寂与静穆地社会啊。而高老先生,只事耕耘,不计收获!我不愿再往下想……人如其姓——高啊!
夜晚微凉静谧中,《赶马调》音乐旋侓在我脑海中上下翻腾,雄浑强烈的和声织体将我带进滇山云水,凄婉低颂“砍柴莫砍——噢”,让我血脉喷张遐思神往,思绪穿过我的生命向遥远天际回溯、探触……
回溯——天地与我共生,大爱无疆复活的灵性!
探触——孤行中高贵傲慢的源头!
当主调旋律行进到“啊”音时,大跳八度由低向高激越高亢,给人追求大梦大生、我以我血溅轩辕的淋漓快感!这一跳,没有定格于心的信念,没有洞穿人性黑暗的风雨坎坷,没有历尽沧桑,饱受苦难的人生历程,是无法绘出这一道横亘于世间永不落幕绚烂的彩虹。全曲往后是两段线条清逦隽永的段落,给人优雅舒卷之感;那轻飘山野的流畅,将生生不灭地气韵情长带给人间化作长风、化作期许、化作祥云、化作召唤,跃上云端直奔彩云之南的天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