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7 11: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重新组合系统,我还是想选择英国器材,原因一是刚开始发烧时就受到“英国声”的影响,而且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听的也是英国声,早已习惯了。个人觉得玩音响和谈恋爱有些共通之处,那就是“第一印象”很重要,而我第一次被英国声“雷倒”就是1993年那对在63层演示的PROAC RESPONSE 3.5,一首张学友的《偷闲加油站》便令我从此成为英国声的忠实拥趸!二是英国器材除了声音亲切有人情味之外,价格不太昂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一些美国、瑞士、丹麦品牌的价格早已处在我辈“可望不可及”的高度了,我觉得系统的音箱、功放、CD机每件的实际售价在一万来块就基本够用了。
确定大方向之后,我决定从音箱开始着手,因为音箱始终是系统的喉舌,对系统的声音走向起着主导作用。不过,在我实际挑选音箱的时候仍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一是不少英国音箱品牌退出了市场,像ROGERS、CELESTION、TDL、SYSTEMDEK等;二是目前大部分英国音箱的价格都比当年提升了很多,很多候选著名型号的售价都超出了我的预算;三是某些现存的牌子由于产地、设计师的改变,导致声音风格发生了改变,声音变得明亮、单薄起来,音乐味削弱了,失去了英国箱最宝贵的东西,就只能在斗价格这个低层次竞争了。综合这三方面因素,使我挑选范围大大收窄,忙了几个月都没有什么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