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6 13: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响的音色与音质(转)
二、音质
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许多人都把它与「音色」混淆了。什麽叫作声音的品质?当您在说一双鞋子品质好的时候。您指的一定是合脚、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形好不好看、时不时髦。同样的,当您在说一件音响器材音质好、坏的时候,您也不是在说它的层次如何、定位如可,而是专指这件器材「耐不耐听」!就好像耐不耐穿、合不合脚一样。一件音质很好的器材,它表现在外的就是舒服、耐听。您不必去探讨它听起来舒服、耐听的原因,那是专家们的事,您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判断就行。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强,但是不耐久听,那可能就是音质的问题。一件好的音响器材,其音质就应该像一副好嗓子,让人百听不腻。
或许我这麽说您还是认为很抽象。其实不然,我可以再举实列来说明。当您提到布料时,您会说:这块料子的质很好。当您在吃牛排时,您会说:这块牛排的肉质很好。当您在称赞一个小孩时,会说:这个孩子的资质很好。所以,当您在听一件音响器材或一件乐器时,您也会说:它的音质很美。从以上这些例子,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质」就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音质高贵、很好、很美就代表著这件器材的本性很好,它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我可以说音质是音响器材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我将它摆在第一要。音质,音质就是声音本身的质感,我们对音质最习惯用语有粗、细、松、紧、密、疏、滑、涩......等形容。如果要从理论上来讲清楚音质的概念,可能就不是一两次节目时间能够讲完的问题了。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对音质进行解释:
1、质感——声音的质地感,就像丝绸与粗布之间、大理石与木板之间的区别。任何物质都有其特有的质地感。是人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具体物质的一种综合感受。
2、粗细感——指声音粗糙与细致。乐器本身是有适当的粗糙感的,而且每一件乐器都不相同,如果由于声音的分析能力不够使所发出的声音超过原乐器应有的细致的话,就会失去了那乐器应有的质感,而且有时声音不够活泼;如果声音超过了乐器本身应有的粗糙质感的话,则声音所听起来就会显得悦耳,细腻而有活生感,这是发烧友们所要追求的目标。
3、声音纯净度——音响器材能不能重现原来乐器的音质,除了重现的转换过程因素之外,还会有器材本身渲染的因素。例如用塑胶制成的喇叭箱,就会在重播声音中加入塑胶声;用铝、铜、铁做的机箱,也会各有各自不同的金属声;而各式各样的不同的零件,如晶体管、真空管、电容器、电阻等,也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音质出来,渗入到重播声音之中,或因元器件的品质不良而产生杂音,使得声音有杂质。
PLAY PLAY EAR NO4 塔兰泰拉 5:40
4、Q值——最高标准当然是恰如其份,望文生义,这是一个很难理解的术语,就好像我们吃面条、米饭一样,有的面条或米饭在嘴里会有弹性的感觉,而在音乐中可以说是尾韵,也可以说是阻尼适度的共鸣现象。其实在音乐里,弹性是无所不在的,并不一定光只指低音部份。好的声音无论是低音、中音或甚至高音,都应该有弹性的,但影响整个音域弹性的主要还是低频部份。如果音响器材对低频的控制力不好,则出来的低频是软的、松的、拖的,或没有尾韵的;如果低频有过份的阻尼,收尾太快、太短,以及没有余韵,那么低频的细节就不会完全交待清楚。好的低频应该是有弹性的,声音出来应该有尾韵的,像弹簧似的会弹出去又收回来,是有韧性的,有弹力的。
5、密度感——声音的密度是不是紧密得恰到好处,密度不够声音会疏,会散,会肥,不够凝聚。由经验中,我们发现每样器材在不同的频率中,声音的密度并不一样,因此这个项目要从高音、中音、低音三个项目的密度来分别评判。高音中如果密度感不够,在听小提琴时会感觉到高音区琴弦发毛,没有质感,而三角铁听起来也不会有是一个较粗的金属棍的感觉,甚至会感觉出是由细小的钢丝所发出来的声音。在中音区密度感则更多表现在人声的重播够不够真切方面。密度感好,我们可以听出人声的每一个音的细节,包括舌头与牙齿之间的细维声音,反之则声音含糊,听起来似乎人的喉咙没有边缘一样。在低音区,密度感会体现在低音提琴、大鼓等低音乐器的重播方面。密度感适中,乐器会有形,甚至可以体会得到低音提琴弦的粗细及大鼓的边缘等。过松或过紧都会使乐器的外形失准,产生模糊的感觉。
信息来源:音响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