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45|回复: 4

音乐盛宴《佛跳墙》

[复制链接]

295

主题

1564

回帖

8668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8668
发表于 2009-12-11 10: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跳墙”是福建名菜,以荤香可口而闻名。其做法是将几十种原料煨于一坛,吃起来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留着各自的味道。“雨果”唱片近期推出的双碟装专辑也以《佛跳墙》为名,在这里,《佛跳墙》既是其中一首乐曲的曲名,亦有荟萃多种音乐的意思。名菜“佛跳墙”算不得淡雅,专辑《佛跳墙》却算得上雅俗共赏。
        新年音乐会作为辞旧迎新的节目,在西方可谓是源远流长。在中国,则还是新生事物。《佛跳墙》便是广东顺德2009新年音乐会的完整实况录音。是场音乐会由顺德电视台和顺德文广局主办,由著名指挥胡炳旭与广东民族乐团联袂表演。
        《佛跳墙》共2CD,上集以“佛跳墙”为名,并以雨果今年刚推出的LPCD1630制式制作;下集“岁月留声”则是普通CD制式。选曲上,既有《穆桂英挂帅》这样的经典大型弦乐作品,也有《月亮河》之类由外国音乐改编而成的器乐曲;有京味作品《大宅门写意·芦沟晓月》,也有粤味浓郁的《赛龙夺锦》、《荔枝颂》。
         1.jpg

1

主题

179

回帖

742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742
发表于 2009-12-11 10: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名菜都来!呵呵

295

主题

1564

回帖

8668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866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0: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新年音乐会自然应该喜庆、热闹,而上集所选作品尤显热闹。第一首《赛龙夺锦》一开始便先声夺人,打击乐一浪赶着一浪,使人仿佛置身于珠江畔,观龙舟竞渡,热闹非凡。而几首乐队作品也都有让人惊喜的表现。《春秋》系作曲家唐建平于1994年写成,乐曲以现代音乐的手法重现了春秋时期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的生动场面,并以此抒发了今日之中国人对民族古老文化的赞颂之情。《大宅门写意·芦沟晓月》原是作曲家赵季平2002年为电视剧《大宅门》所作配乐,后来将其中的音乐主题改编成这首乐队作品,以京胡和打击乐凸显出多层次的声音空间,音乐雄浑高亢,表现出中华民族刚强的个性。《佛跳墙》则出自青年作曲家邹航之手。这首乐曲带有一些实验性质,总体上虽然不算和谐,但却显得很有张力,富有想象空间。我认为像这样的尝试是很可贵的,可以为民乐的创作提供新的思路。《穆桂英挂帅》算是现代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大部头”,早在十多年前,胡炳旭先生便曾与中央交响乐团为雨果留下录音,那一版本至今仍广为人所称道。这一版本同样是由胡先生执棒。相比之下,这一版本在音乐表现上或许要稍逊一筹,但音响效果却更为出色。而广东民族乐团在驾驭这样的大作品上也显得从容自如,这也见出该团的确实力不凡。相信在现任音乐总监胡炳旭先生的调教之下,不久以后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2.jpg

295

主题

1564

回帖

8668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866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5: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a1.jpg

        下集《岁月留声》则是一些较短小的器乐曲和声乐曲。其中《岁月留声组曲》是四首曾经流传于大江南北的流行曲的联奏:《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信天游》、《春天的故事》,其旋律无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但经过改编之后,这些乐曲却能予人一种新鲜的感觉。或许,这种乐曲在某些乐迷看来,会认为层次太低。但我以为,听这样音乐,无需专业的训练,也无需高深的学养,能够接受的人肯定更多。应该推出更多这样的音乐,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民乐,民乐也才有更广大的发展空间。下集中最叫人惊奇的当属几首由外国音乐改编而成的器乐曲了,如《斯拉夫舞曲第八号》、《拨弦波尔卡》,虽然是以民族乐队演奏,但听来并不“夹生”,不仔细聆听的话,还真以为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出来的呢。其它乐曲,有知名女高音萨仁呼以蒙古语演唱的《赞歌》、《雄鹰》,著名粤剧演员麦玉清演唱的《荔枝颂》,以及返场曲《喜讯到边寨》、《花好月圆》等,也都各具精彩。把这场音乐会称作一场音乐盛宴,恐怕也不为过。
        2008年初,胡炳旭先生曾与广东民族乐团远赴欧洲五国八大城市演出,登上了欧洲的艺术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该场音乐会也留下了录音,并制成CD,CD所选曲目也有多首与《佛跳墙》相同。但《佛跳墙》制成之后,一对比,便发现音效远胜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录制的那盒CD。当然,这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演员的状态不同。但就我所知,易有伍先生在录制这场音乐会之后,便对顺德演艺中心音乐厅的音响效果赞叹不已,在进行后期制作时更精益求精,花费了不少心血。毫不夸张地说一句,您听CD所得到的效果,绝对要胜过听现场!
        顺便说一点题外话。日前与朋友闲聚,座间有两位朋友在争论高雅音乐的前景。A君以为现今快餐式娱乐横行,高雅音乐黯淡无希望;B君则认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雅音乐终将会成为人们主要的精神享受之一。不过,B君也表示,这种可能也只会在三五十年之后实现,在他有生之年,怕是难以看到了。我比较赞同B君的观点。但我还要说,音乐,乃至别种艺术的推广,并不只是消费能力的问题,还需要从细微处做起。最要紧的,便是推广音乐的影响,将不听民乐、不听古典的人吸引过来,而这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当然,也不是一场音乐会、一盒CD便能办成的。但,像《佛跳墙》这样的雅俗共赏的音乐会、CD,却是多多益善的。

5

主题

190

回帖

813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813
发表于 2009-12-14 14: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推荐哦....
突然有一天我HIFI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