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79|回复: 4

苦與甜:民間文化保育重在參與

[复制链接]

27

主题

39

回帖

354

积分

骑士

积分
354
发表于 2014-7-7 23: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向杨箕村少年请教舞狮技艺

笔者向杨箕村少年请教舞狮技艺

笔者向杨箕村和猎德村少年请教舞狮技艺

何任遠 刊登于香港《成報》2014年6月17日

在華南大都會廣州,隨著城市發展,越來越多近郊農村被納入市區範圍內。滄海桑田,昔日寧靜的水鄉風貌往往在幾年間變成高樓大廈林立,批發市場滿地。這就是內地大城市典型的“城中村”景象。然而,風貌巨變,人脈依然未斷。對於生長于廣州的一部分80後90後年輕人來說,要留住民間傳統,就要親身參與調研和交流。筆者曾經加入廣州地區著名保育團隊“藍田計畫”,連續兩年與眾多藝術家、設計師、大學教授、人類學者及歷史學者等有志于保育廣州傳統文化的隊員一起經歷了民間保育工作的苦與甜。

筆者兩年前加入的文化保育團隊在07年創建初時,創始人莫夜還只是拜訪廣州城中村一些原村民,挖掘這些村落的相關歷史和氏族脈絡。在我加入之前,團隊成員曾經在廣州的瀝滘村,西場村以及安徽省的碧山村展開相關計畫。筆者在2011年首次以記者身份在廣州西場村關帝誕與這群80後文化保育活動人士建立聯繫,當即被村民與藝術家之間那種濃厚的人情味所感染,而這種人情味正離我們生活在大城市人群的生活越來越遠。兩年後,筆者從採訪者和觀察者變身為親身參與者,與團隊和村民一起成為這個節日的一部分。

p12609088.jpg

沉重的獅頭 尷尬的開始

2013年,筆者正式加入“藍田計畫”團隊。到了這個階段,只是記錄歷史和挖掘故事已經不再滿足“保育”的定義。於是團隊發起人莫夜決定組建一支舞獅隊,通過舞獅這種傳統的村與村之間交往的方式來重新定義“保育”的概念。在2013年2月的一個星期二晚上,我來到了祠堂已經被鉤機和推土機夷為廢墟的揚箕村。在這天晚上,我成為了比我小7歲的舞獅師傅伍志釗的徒弟。對於我和其他團隊成員來說,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我們以什麼身份組建這支舞獅隊,我們能夠堅持下來嗎?其他村落會接受和認同我們舞獅隊,並且允許與他們村的獅隊交流嗎?

人情冷暖,從見外到相熟,都需要一定時間的培養。幾乎每個星期的週二,我們都來到揚箕村已經被鏟平的祠堂廢墟圍牆外,跟隨伍師傅練習舞獅。我們練習的地方就是這即將被改造的城中村僅存的唯一公共空間:工地圍牆外的一小塊空地。我們在夜裡不能練習打鼓和其他樂器,只能在燈光下跟著伍師傅練習各種步法和基本套路。由於不再是十六歲的青蔥少年,筆者作為28歲的大齡青年,一些基本動作還是難以馬上做好。我拿著沉重的獅頭,更感到從沒有過的害羞;再加上早已經是上班一族,要在這個關節點上避免加班也頗費腦力。筆者父親更加不能理解為何要每週抽固定時間來學習一門他看來毫無用處的技藝。

p12609099.jpg

進入村民脈絡 找到樂趣

週末,我們到揚箕村的“老表村”車陂村練習獅鼓。車陂村與揚箕村相隔甚遠,一百年前的一場聯姻讓兩條村成為遠親,如今兩村的90後相見依然以“老表”相稱呼。一周兩次的練習讓我們很快與這兩條老表村的90後村民相熟。與我們一起練習的,是車陂村30年以來首次重組的獅隊成員。該村曾經因為歷史原因獅隊被強行解散。

半年後,我們團隊獅隊基本成型。農曆五月十日是廣州西場村的關帝誕,獅隊收到了西場村發過來的請柬,這代表著我們獅隊首次出征其他村的日子。揮別兩年,我已經不再拿著採訪麥,帶著攝影師以外人角度作一次冰冷的新聞報導,而是穿上獅褲,拿著鼓槌成為這個儀式的一部分。在這一天,幾乎所有要上班的成員都請了假,確保有足夠的人力應付各職能。

對於非常重視傳統和禮數的村民來說,隨意越過某些儀式和改變某些程式都會導致村與村之間相互翻臉。比如在以前,獅隊要是在其他村的廟宇裡走“高獅”步法,肯定會引起一場械鬥。為了表示對該村的敬意,我們作為晚輩用最謙卑的禮儀-讓獅子跪著從村口走進關帝廟。在進村的儀式上我負責做獅屁股,也就是“獅躉”。獅子保持“跪”的姿勢就是要求我們蹲著進村。在體力上這不是輕鬆的事情,再加上緊張的心情和兩旁不斷炸開的炮竹,進村之路確實要付出很多汗水。

我們謙卑的姿勢獲得了村裡長老們的讚賞。由於之前團隊幫助過西場村重造了該村丟失的“鎮村之寶”,一把幾十斤重的青龍偃月刀,因此村中長老早已與我們相熟。然而更加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再以“贈與者”的居高臨下姿態去面對這些“被保育”的村民,而是以平等交流切磋的心態加入他們,與他們同苦同樂。最後,我們在離開的時候該村獅隊以喧天的鑼鼓炮竹和兩頭獅子“互拜”15次的隆重禮節把我們送走。

很多時候,民間傳統在人們眼中總是沉悶靜止,落伍而且不合時宜。然而,對於我來說,在日益現代化都市里,按部就班過著被慢慢剝奪個體創造力的生活時,能夠有那麼一絲回歸傳統人情味和相對自由的瞬間,已經彌足珍貴。(文/何任遠)



27

主题

39

回帖

354

积分

骑士

积分
354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3: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p12609164.jpg

英俊少年 風中起舞

“撐-撐-切,撐撐-撐-切……”一個留著流行髮型的少年一邊念念有詞,一邊裸著上半身,練習著一種奇怪的腳步。在他的身邊,十來個穿著初中校服的人在認真觀摩著他的步伐。這不是潮人在練習最新的街舞,而是一群少年在學習舞獅步伐。年紀稍大的伍志釗站在一旁,不時指正動作。21歲的他仿佛與同齡人毫無分別,然而在這群練獅少年中,身材健碩黝黑的伍志釗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人稱“伍仔”的他在獅隊裡被尊稱為“伍師傅”。

p12609177.jpg
八零后伍志钊师傅

執著的開始

伍師傅是廣州城中村揚箕村的村民,自小崇尚舞獅和武藝。在他14歲的時候,村裡長老帶著他跟著村裡的獅隊學藝。剛開始伍師傅與他眼前的青蔥少年毫無兩樣,含羞答答地從最基本的站樁開始,每天被摔得遍體鱗傷後結束。單就站樁來講,他被要求苦練了一個多月,還曾經因為練習高難度的“上膊”,從夥伴的肩膀上摔下來導致膝蓋骨裂在床上休養了三個星期。從此伍師傅走上了一條大部分城市少年都無緣涉獵的道路。比起大部分初中生的羸弱與書生氣,伍師傅曬黑的臉上更加顯露出英姿颯爽,雙臂粗壯有力,十分威武。對於這個二十出頭已經苦練8年的小師傅來說,練習傳統舞獅最重要的是人品的可靠忠誠以及對技藝的專注。他對筆者說,剛開始練習的時候,連上樓梯也在刻意模仿獅子走路的動作。正是由於學藝投入,他在二十出頭就被獅隊領頭指定為師傅,負責培訓廣州東部天河、獵德、潭村、車陂等鄰近村或者“老表村”的各村舞獅少年。

失去的公共空間

就在少年身旁十幾米外的地方,揚箕村屹立數百年的祠堂由於改造的緣故被夷為廢墟,待日複建。在伍師傅依然是徒弟的時候,跟其他傳統嶺南村落一樣,獅隊練習的地方就在祠堂裡。如今,這片圍牆外的空地成為了他們練習舞獅的唯一場所。幾乎在每個星期的一個晚上,伍師傅帶著來自車陂村、潭村、獵德村這些廣州東部城中村的少年,在這片充斥著鉤機和泥頭車發動機聲音的空地上練習。由於城市居住密度太大,空間狹小,鼓聲容易造成擾民,晚上不能練鼓的少年們只能用口念的方式記住鼓點。

在伍師傅的身邊,通常都有三五成群慕名前來打算從師的初中生甚至高中生。在他們眼裡,學習舞獅能夠在女孩子面前更加威武和具有男人味。他們很多都是同學之間口耳相傳來到這裡跟伍師傅學藝的。由於有新血液的引入,獅隊也越來越注重網路自媒體的傳播與宣傳。儘管實體公共空間消失了,但微信公眾號、微博社區的運營等也成為了獅隊新的平臺。不過,看著那個被拆後重新複建起來的祠堂雛形,伍師傅依然像這個新的祠堂能夠儘快投入使用,還他們一個名正言順的練獅場地。晚上10:30,這群少年結束了他們的練習。收拾好裝備後,他們騎著頗具設計感的變速單車消失在初夏揚箕工地的夜裡。(文/何任遠)

27

主题

39

回帖

354

积分

骑士

积分
354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3: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p12609200.jpg

龍形威武耀車陂

廣東珠三角地區農村自古以水為鄰,但是由於資源有限,因此經常發生爭執從而引發械鬥。所以,在珠三角的大部分農村地區,男子習武是一種捍衛本村利益的防衛手段。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水利工程的完善,農村的基層械鬥基本上在廣州城中村群落中消失。然而,在一些傳統保持得比較好的地方,習武的風俗得以承傳發揚。與廣州越秀區揚箕村有著老表關係的車陂村,幅員遼闊,人多勢眾。在車陂,龍形拳成為了村內男丁們維繫脈絡的工具。

源起佛山 名師之後

龍形拳源於清朝乾隆年間,據說與佛山詠春拳同屬一源:兩種拳法同為五枚師太所創作,相傳詠春是五枚師太早年所創,而龍形拳則為五枚晚年所創。龍形拳又稱十二龍形拳。它以柔為主,外柔內剛,剛柔並濟步法靈活,手法多變,動作舒緩連貫,一氣呵成,並以纏裹為主。它的形體特徵是“龍形蛇腰,貓行獅蹲,體態綿軟”形成曲蜷之勢,鹿伏之狀;以丹田為根,意為用,前手為龍,後手為虎,功法隱有旋轉之妙,手、足、身、形皆在其中。

氏族紐帶 以武維繫

車陂村郝氏大宗祠位於繁華的中山大道一側。車水馬龍的廣州東西主幹道上,說著各地方言的匆匆人群和來自天南地北的菜館營生已經讓這條村面目全非。在晚上,這個就在大路旁的祠堂總會傳來小孩子的陣陣習武吆喝聲。相比起揚箕,車陂的祠堂複建工作已經完成,熱衷於傳承車陂龍形拳的華哥和寶哥就在這個祠堂裡教育車陂村的年輕村民學習龍形拳。70後的華哥和寶哥,面對頭髮花白的師傅堅叔,延續車陂的習武傳統,讓龍形拳的根在車陂留住,是一份不能推卸的責任。

對於以伍志釗為首的揚箕村年輕村民來說,“老表”村已經複建完成的祠堂讓人羡慕。而由於大家以“老表”相稱,再加上伍志釗本來就教過車陂村獅隊復員的第一批成員,因此伍志釗和一眾揚箕的少年也定期到車陂接受龍形拳的練習和培訓。在廣州繁華的天河區與越秀區交界,也許在夜裡你會看到一群踩著各種彩色變速單車的少年飛奔而過,仿佛一群無拘無束的燕子。他們要麼是從車陂來到揚箕學習舞獅的少年,要麼就是從揚箕來到車陂練習龍形拳的年少村民。通過這種你來我往相互傳授的關係,兩條村之間的氏族紐帶得以在新一代中得到加強。(文/何任遠)

举报

184

主题

2087

回帖

2万

积分

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3403
发表于 2014-7-8 16: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也参加了吗?

27

主题

39

回帖

354

积分

骑士

积分
354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17: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路 发表于 2014-7-8 16:49
楼主也参加了吗?

当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