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之路(六十)
原作者: 西电标
简介:虽然日本几大品牌给我们厂代工的卡带机都只是中档机级别,但往复唱的卡带机芯结构之复杂与精密,加工之精细,已经让我们自愧不如,而整机的轻触式控制,液晶显示控制,全自动化往复放唱,录音模块,放音模块,收音机 ...
清末之际,中国国民愚昧到极致,在乡村各镇,民间识字率才1%,文盲率高达99%,由于乡村农民文盲率太高,大脑分折能力低下,不但极之容易因小事被鼓动群起械斗,也极易被各种神神鬼鬼的宗教洗脑,象清末白莲教主说帮你请神护体,你变得刀枪不入,你就信了,直接冲向洋鬼子的枪口下,被打得一身窟窿。接着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民国,就算是号称民国大总统的蒋介石,政令也不出江浙,国民党也只管统治城市,对农村基层经济与教育等也是全交由乡伸地主自行管理。
前面说过了,民国不但军阀割据混战,而且争的地盘全是以大城市为主,因为大城市才能集中人力物力,才能提供得了战争的消耗,而当时的中国是农业国,乡村就只能收点粮食和农产品,而且乡村是地主们的地盘,而地主与资本家都是支持国民党的,孙中山即使有心在全国推行免费教育,奈何国家贫穷,难以迅速推广,想在农村推行普及教育,大部分地主们又不愿出钱,国民政府又管不到农村,令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村普及教育难以实施。贯穿整个民国,除了部分大城市普及教育有所改善外,占全国人口90%的农村依然绝大部分农民目不识丁。
愚昧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捱打。早在明治维新就开始全民普及教育的日本,觉得一个月就能全境占领中国这个落后国家,的确,日本兵力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但依靠强大的海陆空军现代化装备与优秀的军士训练,日军迅速击溃国军,占领了半个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走工业化道路,不扫盲,社会就永远只能做最低级的工作,于是新中国在1952年开始全国扫盲运动,一直扫到六十年代中期,全国文盲率降到50%,在中国经济有点恢复后,又开始全国九年义务普及教育,整整又用了近20年,才基本完成全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推广。无数教育工作者四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把中国人的文盲率降到了10%,太难了,但这批有了基础文化的人,就是中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工业强国的第一批基石,因为有了基础教育的知识,中国人学会了看加工图纸,管理流程,操控机器,经十年血汗工厂的学习,九十年代的中国已经有了不少中国人自己的企业,开始走上了独立制造与创新之路。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美国不再需要中国制衡苏联,开始打压中国工业发展,勒令欧美企业退出中国市场。而深受美国“广场协议”伤害,大量减少对欧美出口的日本,必须寻找一个新兴的消费市场,而刚刚开始工业化的中国,也开始对大量家电产品的消费需求,但欧美的家电产品太贵,而日本的家电产品,质量一流,价格远低于欧美,谈好条件,日本开始对中国注资建厂,而中国家电市场,也全面对日本开放。当然,当中就有大量日本音响登陆中国市场。
我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进厂,就是香港人在佛山开的一间代工厂,专门帮日本与欧州代工生产卡带随身听与收音机卡座。虽然我是学机械设计的,但大二还是有电子课上,所以我进厂看基本的电路图都没问题,于是便被分配到装配车间当技术员,终于有机会直接观赏日本卡座的精密结构了。虽然日本几大品牌给我们厂代工的卡带机都只是中档机级别,但往复唱的卡带机芯结构之复杂与精密,加工之精细,已经让我们自愧不如,而整机的轻触式控制,液晶显示控制,全自动化往复放唱,录音模块,放音模块,收音机功能,全都用集成芯片控制,如果以我在大学学习的分立件式的电子模似电路知识,焊块最简单的录放板,零件就塞满了这台随身听,功耗之大,两节电池最多能听一首歌。依靠日本高科技的芯片制造技术,把十多种功能所需要的几万粒晶体管集成制造在手指甲这么大空间内,在当时全球就只有日本芯片业能做到,就凭这一点,放眼全球,卡带随身听市场,日本想找个对手都没有。
日本卡带随身听除了依靠先进的高科技芯片业把十几种功能微缩成小型集成,还必须拥有精密的机械结构,因为磁带,是必须要机械卷带,让磁带在磁头上磨擦,让磁头读取到磁带上记录的音乐模似电信号,再放大这些模似电信号来推动耳机发声,我们就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了,而让磁带通过磁头时是均速,但卷带转速却是不同步,还能唱到尽头后自动反转唱,这涉及到在这么小的空间中要有两套压带轮均速系统,两套变速与快速卷带系统,自动探测磁带卷尽的回卷系统,而且是轻触式控制,不是靠你的手指头用力硬按机械键,而是你轻触电开关后,控制芯片再驱动磁吸与马达驱动压带轮压紧磁带卷带,可以说一台轻触式往复磁带随身听就是一台微型半自动化设备,其复杂与精密程度,不亚于一只机械三问表。我的专业就是学机械设计与制造,这种精密又精细的自动化机械结构加工,全球就三个国家做得到,日本,德国,瑞士。瑞士加工费最贵,约是德国的两倍,德国又是日本的两倍左右。显然,比成本,瑞士和德国搞不贏日本,加上瑞士与德国也没有强大的芯片业,制造不出独家专用的随身听芯片,如果硬要去搞卡带随身听,芯片还得向日本购买,成本又推高一层,实在是没得玩。至此,一个听音乐的小机器,变成了精密机械自动化工程与高科技芯片技术的结合,被这个明治维新就开始全民教育,致全力学习西方先进工业制造与电子技术的小国,在一半中国人还不识字的1979年,索尼就发明了第一台卡带随身听。之后开始垄断全球卡带座机与卡带随身听市场,在卡带作为大众音乐软件的主流时代,提起中道龙卡,中道1000卡座,谁不是充满敬意?可见一个国家,一个种族,要富裕要强大,知识就是力量,全民教育,是重中之重。
说回卡带,由于磁带记录的音乐信息就是音乐声波的模似电波,两种波的相似度近乎100%,磁头读取模似信号就直接放大来推动耳机,不会象数码录放那样有取样限制,在模似信号压缩成数码信号时就先过滤掉音乐信号中太复杂的泛音部分,只留下基本音乐的主体来编码压缩,就象把牛奶变成奶粉一样,去除掉口感丰富的各种细微复杂的油脂类,只留下基本营养的蛋白质,糖类,冲出来喝下去一样会饱,但再也没有妈妈的味道了。同样的录音,如果有一盒卡带与一张CD碟,在卡座机上放与好CD机上同时对比,就听得出磁带的质感更强,密度更高,更有情感。只要你是实力派的老烧,玩音响玩到最后,都拥有一两台开盘带机来玩,而且一听中毒,一般的开盘带机的音质就能秒杀高级CD机,但是开盘带对普罗大众发烧友来说,是非常的不方便,性价比也不高,但卡带就不一样了,携带与使用都非常方便,而且模似味十足,还能反复录音,以中国今天的制造技术,制造精密的卡带机芯与专用集成芯片也完全是可以实现的,这方面日本各大倒闭的大品牌音响企业都有成熟的技术,科技会不断向前,但好玩的玩具就不一样,广东老话:古董变潮流,中国年轻的一代从来没见过这种全自动机械的玩意,谁先看到未来,谁就是占领了未来。
浏览 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