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半世纪——殷承宗

简介:殷承宗,一个曾经风靡全中国的名字。1941年,殷承宗出生于著名的钢琴之岛鼓浪屿;九岁时即在这里举办了钢琴独奏音乐会。这个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钢琴,大街小巷能听见琴声的地方,从此记住了殷承宗这个名字。 半个世 ...
殷承宗,一个曾经风靡全中国的名字。1941年,殷承宗出生于著名的钢琴之岛鼓浪屿;九岁时即在这里举办了钢琴独奏音乐会。这个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钢琴,大街小巷能听见琴声的地方,从此记住了殷承宗这个名字。
半个世纪以来,殷承宗唤醒了几千万钢琴爱好者以及琴童对学习钢琴演奏的极大热情。
1962年,殷承宗在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得第二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然而就在年轻的钢琴家准备在事业上大展宏图的时候,钢琴这件西洋乐器的前途却一片渺茫。文化大革命开始时,钢琴等西方乐器成为了被禁止的对象。为了给钢琴找出路,1967年5月,殷承宗把钢琴搬上天安门广场,为广大人民群众演奏脍炙人口的中国作品,大获好评。在各方的支持下,又先后创作了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古曲《十面埋伏》等等家喻户晓的经典佳作,终于迎来了钢琴艺术在中国的普及。

1970年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携手殷承宗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
1973年,殷承宗和应邀来访的美国费城管弦乐团以及指挥大师尤金奥曼迪合作在人民大会堂演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后来他又和阿巴多带领的访华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出了同一部作品。
“费城管弦乐团的声音壮丽得不得了,但是,77岁的奥曼迪已经有些老糊涂了,他把《黄河》当作贝多芬来演奏,不给我一点的自由度。其实,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巴多,他也是在那一年带着维也纳爱乐乐团访华的。那时候,阿巴多39岁,非常年轻,但他懂得《黄河》的含义,因此非常尊重我的演奏,他的眼睛始终盯着我,乐队能够完美地烘托钢琴,那也是我艺术上非常大的一次惊喜。若没有那次的精彩配合,就不可能有我日后的出国发展。”
虽然十年动乱期间的经历让殷承宗成为当时的国民偶像,却也让他跌入人生的低谷。1978年,殷承宗被作为“中央乐团四人帮的代表”接受了长达四年的审查。
殷承宗说:“那段时间我觉得很渺茫,很痛苦。大概四年时间没有让我上台,也不能回家,每天要写很多材料。开始几年我可以有琴弹,我一坐在钢琴前头就会忘记一切。在完全不能回家的十个月里头,我一是用脑子练琴,把以前弹过的东西一条一条在脑子里背。第二,我手小,就天天撑手。我每天夹着吃饭的筷子练,不让手缩回去。结果十个月出来以后,手长大了,原来十度和弦弹不到的,后来都能弹下去了。”
1983年,殷承宗举家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尽管他是“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银奖的辉煌,是全中国家喻户晓的钢琴家,但在美国,根本没有人认识他,42岁的殷承宗开始了从零起步的职业钢琴家生涯。
人生岁月的风雨沉浮中,殷承宗没有因坎坷退却,他说,音乐早已是生命中的一部分,离不开了。
殷承宗穿梭于世界各地,很多与殷承宗同时代的钢琴家都逐渐退出了舞台,只有殷承宗几十年如一日的还坚持在一线舞台上。殷承宗说:“我从小时候立志做钢琴家开始,就从没有怀疑过我要做的事情。对钢琴事业始终如一,那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情感。现在虽然年纪大了,还是希望能够将两个目标坚持到底:一是我要到世界各地去演奏,还要向全世界的人继续推广、介绍中国钢琴作品;二是我要把自己的钢琴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我希望现在的很多青年钢琴家也能够坚持走到底,不要停下来,因为钢琴家的生命是很长的。”
几十年来,殷承宗致力于把中国传统音乐改编成钢琴曲,他期望能有更多的中国原创钢琴作品涌现出来,希望“中国的琴声传遍世界”。殷承宗说:“国外有很多钢琴的流派,像维也纳乐派、柏林乐派等等,中国要想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钢琴学派,必须要有一批优秀的作品。”
殷承宗还有一个“野心”,他准备将巴赫、贝多芬、舒伯特、德彪西、李斯特、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舒曼、肖邦等十套(其中包括两套中国作品)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巡演和录音。殷承宗说:“音乐的终点在哪里,我也不知道。我的生命就在这黑白琴键上,我会一直弹到弹不动为止”。
浏览 4,931

您可能还喜欢...